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島嶼的遠見或沈倫


  島嶼在生態上,常具有脆弱和多樣性的特質,有限的陸域資源,豐富的海洋資源,是大部分島嶼先天的條件,這樣的條件既是劣勢也是優勢。受到陸域自然條件的限制,島嶼上的居民為了在島上生存,常常發展出獨特的海洋島嶼文化。豐富的海洋生態、自然景觀和獨特的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幾乎就是島嶼旅遊的代名詞。澎湖群島以漁業資源著名,擁有豐富的地質景觀資源,長期以來都以海洋為社會發展的根基。漁業為早期的主要產業,但隨著漁業技術進步所致的過捕、非法漁業與不當的開發政策對棲地破壞、全球環境的問題與政府對資源管理失靈,海洋資源快速耗竭。現在澎湖的漁業持續的衰退,没落之勢目前尚無止停之跡。近一、二十年以來觀光產業逐漸成為澎湖主要核心產業,但旅遊人口一直未見明顯的增加,尤其明顯的淡旺季問題,東北季風強盛的冬天,更被視為莫大的瓶頸難以突破。於是開始有人倡議,導入博弈產業來做為突破困境的藥方。之前宥於政府對於博弈產業的態度保留,一直無法在法治面的限制有所突破,直到今年初「離島建設條例」將離島是否設置交由居民公投決定,離島是否設置博弈的問題才真正的進入實質討論的階段。   
每一個政策的推動與執行,都會有正面的也會有負面的效應。導入博弈對澎湖的未來的發展,當然也有好處與壞處。博弈特區的好處很容易理解,不論是拉斯維加斯、澳門等地,我們看得到是社會財富快速的累積、政府稅收增加、亮麗的經濟數字、就業人口增加,這些也是支持博弈者所強調的。但對大部分的百姓而言,社會的財富的增加一定是好的嗎?其實不一定,最重要的還是要考量到財富分配的問題。澳門是個近在咫尺的例子,因為博弈本來就不是一般民眾玩得起的產業,加上他必須是特許的條件,主要的利益會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是很容易理解的。而一般人雖可透過賭場工作賺得薪資收入,但分配的不平均問題將會很嚴重。因為產生財富集中在少數人的身上,加上博弈產業對物資的需求會造成物價上漲,這會讓社會的平均收入看似增加,但實際卻可能是大部分的民眾實際消費力反而下降,其中對收入較低的民眾這個問題會更嚴重。此外,政府稅收的增加是不是一定會導致民眾的福利增加呢?這個問題其實也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就像過去政府的「離島建設基金」在澎湖的投入非常多的經費,結果是澎湖有了水泥化的海岸、一村落一漁港和一些鮮少人光顧的望海亭,造就了澎湖營造業的逢勃發展,但澎湖海洋生態卻因此遭受莫大的破壞,這也是現在澎湖海洋資源枯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們可以說,政府沒錢的確沒法做事,但有錢卻做錯事的影響將會更深遠。尤其在本次博奕公投裏,澎湖縣政府用其資源,全力推銷博奕特區,畫了一個美好的大餅。這反而讓人更擔心,一個本應中立,至少在公投確立後,才應有立場的政府角色,竟是如此的偏頗,如何讓人託負博弈產業的管理重責呢?   
如果再由澎湖島嶼的特性來看,支持博弈者的人說島嶼易於管理,犯罪跑不掉,這似乎是合理的;但另一方面澎湖海岸線很長、離島眾多,之前就有不少罪犯由澎湖偷渡出去的記錄,政府的管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或者可以解決,但要投入很多的人力與物力呢?而且島嶼有環境承載力小的問題,博弈產業這種超過島嶼環境負荷的發展模式究竟合不合適?博弈的投資金額龐大,如果沒有足夠的客源根本無法撐起整個產業,博弈政策將會失敗。那如果有足夠的客源呢?島嶼為了滿足遊客玩樂的需要,一開始會先將可以就近取得的資源耗盡,例如:澎湖苟延殘喘的海洋資源、捉襟見肘的水資源等,接下來的一切就必須仰賴由島嶼之外的地方輸入,或用更高的能源投入來換取,例如:更多的海水淡化場,更多的電力;另外,島嶼的垃圾隨著遊客人數的大量增加,可以想見的是也將快速增加,澎湖現在的垃圾已要外運了,如果設立博弈特區,未來肯定會是個更大的垃圾輸出島,因為澎湖根本沒有能量處理龐大的垃圾。
再來思考一個問題,博弈產業可以永續經營嗎?其實全世界真正聞名的賭場沒幾個,可以永續經營的又有幾個,客源少了博奕產業也就撐不下去了。博奕如果撐不下去了,丟下來的攤子誰來承擔。在島嶼上生活的人們怎麼辦?海洋資源沒了,原來靠海為生的子民如何生存呢?   其實澎湖的條件在島嶼生態觀光上,是有他的利基的,再加上再生能源-風力與太陽能,同樣極具發展潛力。借鏡其他國家,澳洲的大堡礁在生態觀光上的價值,每年可達44億美金;而丹麥的Samso島上有11支風車,每一支一年可以賺台幣1800萬,而這11支風車是由島民向銀行以特別貸款集資興建的。這兩種發展模式,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都是以當地的自然或社會資源為基礎,同時對環境資源的經營也是最友善的,小規模且分散的,較不會造成破壞,但卻創造了相當大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其經濟效益最終是由當地的居民共榮共享。澎湖或許無法有大堡礁的生態觀光規模,但是玄武岩、海洋文化、海洋生態、濃厚的風情人文,仍有可觀之處。在過去或許生態旅遊的推廣和再生能源的發展時機尚不成熟,但隨著旅遊文化的改變、再生能源科學技術的進步,這些理想都在別的國家實現了,難道澎湖沒有機會嗎?   
根據國內知名管理雜誌歷年的調查,澎湖的治安、居民對生活品質的滿意度、幸福感等等,在全國縣市的排名中,總是名列前茅。澎湖人的平均財富或許比不上都會城市,但肯定是比大部分的城市人感到富足。追求進步與成長,一定是所有澎湖人的希望,但我們要用什麼來換取,是我們必須好好思考的問題。我們不能只考慮即刻可得的財富,更應該負責任的為以後要在這塊土地生存的世代子孫著想。澎湖人正站在十字路口,9月26日的公投結果,我們會看到島嶼的遠見還是沈倫呢?

沒有留言:

澎湖的發展與限制:環境承載力的觀點

環境承載力(carrying capacity)或有人譯為環境容受力,指的是一個生態環境所能支持某一物種之最大量,後來被應用在生態、工程與遊憩規劃等領域,概念上強調任何的規劃應考量「量」的限制,需要顧及環境承受人為改變的「能力」。因為環境複雜性與變動性,實證上環境承載力很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