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5日 星期五

春天到..海洋卻寂靜

春天該是萬物滋生的時候,但這兩年澎湖的海洋特別的苦。
連著兩個春天,澎湖的海洋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是去年北海死魚事件。。
第二是澎湖潮間帶章魚開放採捕的事件。。
去年死魚的部分,或許大家都遺忘了。
不過海洋仍記得。
五月初中研院鄭明修博士來澎湖潛水,
記錄下澎湖北海寂靜的模樣,相關影片可去公視新聞網站看影音檔案
檔案形式為影音串流,免費的,該段新聞大概在33分鐘左右播放。
海裏面只見灰矇的珊瑚礁,看不到任何一條魚。
連平常動輒上百上千條的變色雀鯛也都看不到。
海洋彷彿死域
瑞秋卡森描述因為DDT的使用,而造成春天不再熱鬧的情景。
在澎湖的北海發生了,原因則很有可能是氰化物。

看著寂靜的北海水下影像
可以想像當事件發生時,魚族哀鴻遍野的景象。
比之當初被潮水送到岸邊的魚屍,該要多上千百倍呢?
這一切全因為我們無法饜足的豪奪
結果是我們必須承擔。
今天我們看到了寂靜的北海,
明年我們會不會看到寂靜的潮間帶?


公共電視報導全文,內容如下:

生態嚴重破壞 澎湖北域看不到魚

每一個觀光勝地、都必須找到自己獨特的賣點,而對澎湖來說、海洋生態原本是它非常珍貴的資源,但在去年傳出大量魚群暴斃的事件之後、生態專家最近發現、澎湖北海的珊瑚礁、現在幾乎已經完全看不到魚了。中研院研究員--鄭明修潛水到海底、觀察到一片寂靜的景象,他形容、感覺很淒涼。
一片茫茫大海,整個珊瑚礁區,幾乎看不到魚。
這個地方就在澎湖北海,目斗嶼北方,約十公尺深的海域,一百公尺半徑,方圓之內全都沒有魚。
回到實驗室裡面,對於這樣的狀況,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說,從來沒有看過這種情形。

畫面上就是今年五月初澎湖北海一帶的狀況,
跟之前的照片對照,原本應該有許多珊瑚礁魚群的海域,現在卻有如一片死海,讓研究人員分驚訝,聯想起去年當地曾經傳出大規模毒魚事件,兩者之間可能有關。
]
朝向大海航行,我們去找魚群消失的答案,收起漁網,已經看不到什麼魚,當時傳出可能有氰化物毒魚,由於氰化物非同小可,當地沒有掌握到確切證據,又怕會影響觀光,消息沒有傳出澎湖。
毒魚的傳聞像水花一樣甚囂塵上,雖然經過各單位檢驗,有一隻象魚的樣本出現微量氰化鈉反應,但只被歸類為個案。
大海吞沒了答案,目前暫時無法確定是什麼原因造成澎湖北海魚群大量死亡,但可以確定的是澎湖的海洋生態已經受到很大影響。
記者熊其娟,彭耀祖台北報導。

澎湖的發展與限制:環境承載力的觀點

環境承載力(carrying capacity)或有人譯為環境容受力,指的是一個生態環境所能支持某一物種之最大量,後來被應用在生態、工程與遊憩規劃等領域,概念上強調任何的規劃應考量「量」的限制,需要顧及環境承受人為改變的「能力」。因為環境複雜性與變動性,實證上環境承載力很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