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那一年,珊瑚產卵的時候

 理硬碟,翻出過去的照片,想起關於照片的一些事。



20010418世界地球日在青灣


2001年4月18日,我回到澎湖第三年,在阿倫老大的催生下,和一群水下志工才成立共生藻剛沒多久,4月的澎湖水下的世界才要熱鬧起來,有些珊瑚種類正準備熱熱鬧鬧的繁衍下一代。我們選在地球日,推動澎湖的海洋環境教育。深深的覺得教育應該不只是海洋知識傳遞而己,而是可以有更豐富多元的面貌帶民眾走近海邊,提供不同觀看海洋的方式。


看看水下珊瑚的產卵與知道珊瑚怎麼產卵,是一個有趣的主題,而澎湖有得天獨厚的海洋環境可以就近觀察。問題是野外的觀察,常常必須等待,而夜晚在水下發生的珊瑚產卵又怎麼被看到!這些都是需要被剋服的問題。為解決等待產卵的時刻,那就安排些節目吧!找來了好友 Piano Sea ,他再找來另一好友,那時候的 葉萬全校長,就著仍伴著北風春天夜晚在海邊開了一場小型音樂會,中間還有一場阿倫老大關於珊瑚產卵的短講,而水下珊瑚的產卵就利用當時還很高貴的水下數位相機拍上來給不會潛水的朋友看,能下水的志工可以在水下直接觀察,另有那時候中研院實驗室,做珊瑚實驗所帶上來的珊瑚個體可供就近觀察產卵行為。那真是有趣的活動,水下有研究人員與志工的記錄,岸上民眾可以直接的觀察到科學研究的操作與珊瑚產卵自然的現象。



老大遙指海面的姿態,卻充滿振臂疾呼的意圖 攝影:小毅



蓄勢待發的小葉細菊 攝影:小毅


這些照片記錄了當時的活動,15年後,那片當初觀察的海域,原來優勢的珊瑚物種,己被其他的珊瑚物種所取代,海洋生態完全是在走下坡,不論是海膽、硨磲貝都只是被突顯問題,冰山的一角。雖然訊息的揭露與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讓保育成了當紅的議題,但義憤填膺或群情激憤不足以減緩海洋衰敗趨勢,僅寄望公部門也不夠。那些像是突然不斷冒出的掠奪者,不是今日才有,他們只是社會中一直存在的部分樣態。對資源的競爭豪奪本是資本社會運作的基礎,意識到資源的價值而不採取行動對很多人來說是違背生存原則的。在經濟利潤極大的目標之下,即便是合法行為亦可能因為過量和過度,而對資源形成不可回復的利用,更不用說一些其實破壞性大的漁法,只是因為難以立法禁止,而有了正當性,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用了對的方法在使用海洋。



小葉細菊排出的精卵束 攝影:小毅




在澎湖海膽、綠島龍王鯛、澎湖硨磲貝和蘭嶼大海扇之後(20160603再加上吉貝發現疑似被吃掉的綠蠵龜遺骸,新聞連結) ,現下社會集體譴責了違法(事實上採捕海扇不算違法,充其量只能說在一連串的事件後,更顯觀感不佳),讓大家積蓄的情緒稍有發洩,但我們離真正保護海洋的目標,還遠遠不夠。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約國大會設定的愛知目標(Aichi Targets)指出,我們最少必須有10%的海域面積是能嚴格的阻絕不論是合法,還是違法豪奪的保護區。而保護區能成功的重要因素,除了公權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社區的自覺與參與。目前大家可能多少意識到海洋正以極快的速度衰敗中,但在熱潮過後如果沒有更積極的行動,那任何的憤慨都沒多大意義。澎湖沿海有各類的棲地環境,必須增加各類棲地被保護的面積,或許我們才稍有機會力浼狂瀾,這才是我們應該立下的目標。


沒有留言:

澎湖的發展與限制:環境承載力的觀點

環境承載力(carrying capacity)或有人譯為環境容受力,指的是一個生態環境所能支持某一物種之最大量,後來被應用在生態、工程與遊憩規劃等領域,概念上強調任何的規劃應考量「量」的限制,需要顧及環境承受人為改變的「能力」。因為環境複雜性與變動性,實證上環境承載力很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