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嵵望一日簡記

整個航程原先規劃原則是,我們要乘退潮流南下,漲潮流北上。因此我們在滿潮前約1個小時出發,並計劃在乾潮起漲時由望安北返。


20160729



嵵望一日航跡,意料之外的大8.




約5:30由圓頂灣出發


6:32滿潮


約7:00抵虎井西山腳下


約9:00抵望安北方水垵社區


約10:00抵三塭


11:10抵狗鯊仔珊瑚礁平台


13:13乾潮


約13:20離開平台


約17:30回到圓頂灣


總距離28.22 nm,約52km


因為工作常須出入嵵裡圓頂灣與虎井間的水道,搭著20餘節的快艇呼嘯而過,也不過十來分鐘,即可快速穿過,你不會覺得海洋的力量。嵵望水道也是過去我們獨木舟南海行最常取道的路徑,我以為我很熟悉這個海域了。但本次的嵵望一日行只是證明,自然的難測與人的渺小,用自己的身體與精神,再度的接受一次的試鍊,產生了對海洋更大的敬意。



約5:30離開,日出於圓頂灣


去程約5個半小時,在日出的微光中由嵵裡圓頂灣出發,原以為漲潮流己停,但在往虎井時遇上了本來猜測己停的西北向漲潮流,舟被帶到近桶盤嶼後,因虎井嶼阻擋與滿潮己盡,流勢稍緩,我們得以切入西山山腳稍事停留。離開西山山腳時,剛過滿潮時間約1個小時左右,往望安前進過程,受初起的退潮流相助一路順暢,在計劃的時間到達望安西北角,但此時因退潮流加上岬角的作用,流速加快,路過一艘漁船時,好心的漁人阿伯還特意告知,潮水有2節,並詢問需不需要幫忙,回說不必後,嚐試力頂,但Jude Chang告知完全無法前進,最後只好採迂迴策略,先靠近望安北岸後繞過西北岬角,往望安天台山前行,上回和 蟹橫溢溢在天台山山腳下的水域,曾悠閒的釣魚,釣獲了數條離鰭鯛,那真是歡樂的行程啊。

早上約六點半之後,己接近虎井--Jude和西嶼




Jude和虎井聚落



望安西北角的流速快,航行策略修正



天台山腳下




往南行至三塭時間約上午10點,太陽己掛得老高,曬得人昏熱難受,加上在過望安西北岬角時,耗了大半的體力,連進食都不想,拼命的喝水。由三塭往潭門港行進,沿途經過望安南側的數個美麗沙灘,但那年由西吉到望安時登岸的網垵口沙灘,似乎變得短淺很多,沙灘流失的問題,普遍出現在澎湖的幾個沙灘,除了海岸工程的對沿岸水文的影響外,珊瑚礁生態的被破壞,減少了珊瑚碎屑的補充應該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在經過網垵口沙灘時,真是又熱又昏到極點,只好潑海水弄濕全身,略為身體降溫以免中暑,也換取瞬間清涼,但海水上身沒多久就乾了。10點半以後,太陽成了罩頂火盆,分秒煎熬。仍看不到將軍澳,在接近望安東南角前,有一種路遙難望的感覺,另一方面又想到接下來要過望將水道,不知水道狀況如何,此時離乾潮時(13:13)還有2個小時左右,望將水道如果仍像大河般湍流,可能又有一番苦戰需面對,心中著實忐忑。接近11點時,終於看到后帝仔嶼(這是jude原先規劃要中途休息的小島,但在稍早過西北岬時,應該算被完全的否決了,因距離太遠),接著船帆嶼露出,將軍澳出現,繞過望安東南岬,遠望望將水道,未見白浪淘淘心中稍安,看到11點由潭門港出發往七美的南海之星在眼前緩緩駛出,心中有一種念頭浮現,好想坐船回去啊。但南海之星終究駛離,我們也未就此乘船而去,只好再緩緩划動雙槳,切過望將水道,往位於將軍澳北側和狗鯊仔間 陳中行大哥的珊瑚礁平台行去,那是我雙腿、雙臂短暫救贖之處,此時我們離早上離開圓頂灣的時間5個半小時了。

爆熱的望安南段




上了平台,手也僵了,腳也麻了。不過因為得以舒展的全身,總算得到適度休息,吃了jude帶來的回神西瓜,一個飯糰,和可樂果,有稍被充電的感覺,在平台上和管理平台的大哥小聊,聊起了這樣划船的意義是什麼,我回說大概和有人用自行車完成雙塔行的目前差不多吧!不過沒說完的是,騎自行車可能都是和自己對話,但在這樣的划船過程中除了和自己對話外,也必須和海洋對話,然後你會知道面對海洋時謙卑的必要。平台上,因客人都去做浮潛和潮間帶生態觀察了,平台上除了開著的收音機聲音,和徐徐的南風外,在長椅上躺了半小時,幾乎入眠,對北返的信心稍有加持,13點左右遊艇載著遊客回來用餐,平台上開始熱鬧。我們起身著裝,準備北返。


13:20離開平台,GPS重新規劃航線,嵵裡圓頂灣在真北15度的位置,距離9.8nm。但因受早上望安西北岬的教訓,我們離開狗鯊仔時就先修正航行角度,往真北30度走,希望有往東的移動量,可在漲潮流速大時減少舟往西漂流的影響。在漲潮流相助下舟行極快,有時航速可達4節之上。我們在1個半小時左右,就完成了約一半(4.9nm)的距離,回家的路似乎很順利,我們預計4點半前應該會回到圓頂灣,心情愉悅。



離開珊瑚礁平台後,鏡頭嚴重起霧,後段行程也無暇記錄




但此後卻是此行最驚險艱難的一段。在北返航程一半之後,jude發現30度的修正量效果不夠,舟己在規劃航線之西,必須再修到45度。這時候我們己約略可辨識澎南半島的地形,能判斷紗帽山的位置,我們把船艏對準山水東邊漁港後的小山丘划,此時船艏己是對60度,60度的角度意謂者我們基本上己接近向東在划船了,划船的力量主要在抵消漲潮流的西向移動量,而船北向的移動量,己幾乎是漲潮流在提供了,因此我們北移的速度就變得慢,慢到2節左右。在接近虎井東山位置時,jude的gps發現我們往西的偏移量更明顯了,建議改往90度划,意思是,我們是完全往東了,這一段是極其令人沮喪的航程,在理智上極其不合邏輯,因為我們回家的方向在北方,但卻必須往正東划,四周島嶼相對位置的改變極其緩慢,每一槳下水,都彷彿被拉住一樣吃力,在體能和精神上的考驗極大,這一段持續應該有2~30分鐘,但我們終究過了虎井東山。


繞行虎井東山,此時舟艏幾乎都在90到60度的方向,是極度耗費體力的航段




只是,過了虎井東山事情還沒結束,西北側一道湄,淊淊水聲由遠處傳來,望去只見海面一道白眉,我們如果不維持往東划,一下子就會被帶入湄區,船只要稍有停留就可明顯感受到被潮流帶往西北向,但前一段在虎井東山頂流時幾己放盡力量,本來預期會漸入佳境的行程也沒有,似乎有點無能為力的感覺,完全折服於自然的力量。想不到又遇上這個水道最繁忙的時段,夏季澎湖遊客的船運都在這時間要返台,於是在圓頂灣和虎井東山間連續有四艘客輪(含台華輪),一艘貨輪,一艘海巡艇(有一種想舉槳招呼的衝動)經過,因為必須注意他們的航向而時有停頓,而我因返程一直未再進食,中午吃得能量大概己用完,所以划槳失去動力。但在這個地方,又不能稍停進食休息。因為不划就被帶入湄區,在體力不繼下,會更危險。只能先塞一條巧克力,再抽空喝水,這大概是目前為止我吃過最難吃的巧克力,又乾又甜,但吃了甜食後對體力確實有明顯幫助,只是仍無助於我們脫出西北潮,沒有多久時間我們被帶往風櫃,無法直進圓頂灣。


帶往風櫃方向時我們仍離岸很遠,有想順流切北北西向,但擔心西北流流速太快,且在風櫃附近又有另一道湄,可能進入湄區,甚至被帶出風櫃半島。此時,似乎有點失了方寸的感覺。後來,我們決定對準風櫃半島上的兩座電信塔,先划近岸再說,放棄直攻圓頂灣的念頭。一開始也是沒太大信心,不過電信塔似乎有愈來愈清淅的感覺,我們確實靠近了風櫃半島的青灣外灣,此時己差不多5點了,距離我們本來以為會登岸的時間,晚了半小時,而我們人還在海上。直到更確認我們接近青灣外灣時,心中的緊張才稍有緩和。繞過圓頂灣和青灣外灣間的岬灣,嵵裡圓頂灣的沙灘逐漸出現。


終於回到圓頂灣



夕陽下的圓頂灣



圓頂灣,終於回來了。山壁上綠意,在黃昏的夕照下,更顯動人。5點半,整整約12小時後,船艏乘著小浪頭吻上我們出發的沙灘。我勉力用雙手支撐著身體脫出船身,步履蹣跚,走入海中,清涼再度浸透下半身,把4個半小時未解的那泡尿解出,虎井仍清淅的立於前方,至於望安早己隱入海面的水氣之中,遙不可見。在想航行的意義是什麼?說真的還蠻像那泡尿的感覺。

澎湖的發展與限制:環境承載力的觀點

環境承載力(carrying capacity)或有人譯為環境容受力,指的是一個生態環境所能支持某一物種之最大量,後來被應用在生態、工程與遊憩規劃等領域,概念上強調任何的規劃應考量「量」的限制,需要顧及環境承受人為改變的「能力」。因為環境複雜性與變動性,實證上環境承載力很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