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0日 星期一

章魚輓歌


 
  在看沙芬納的藍鰭鮪,澎湖章魚的影子也不時的浮現在腦海中,現在在澎湖的漁市場上如果你有門路可以買到章魚,每斤價格大概超過一千二以上!這種章魚在澎湖不知道已繁衍生存了多少年了,但我們對牠們的瞭解極為有限,就連牠們的名字,也在最近才被學界確定,但令人覺得嘲諷的是,剛取得新名的澎湖章魚,卻面臨了在澎湖滅絕的壓力。謎一般的章魚,在元宵過後開始出現在澎湖的潮間帶,媽祖生後逐漸消失,來到澎湖,是因為豐饒的澎湖潮間帶可以讓牠們在此繁衍綿延。而消失的日子沒有人知道牠們安居何處?早年的澎湖潮間帶被破壞的情形不嚴重,再加上捕食章魚多為自用,數量有限,因此春天的章魚季,總是帶著一點豐收的氣氛。春的夜晚,一盤炒章魚,加上一瓶酒,為海的子民帶來一個個滿足的夜晚,即使是困頓的年代。

  但隨著所謂進步與發展的腳步,潮間帶被做成了漁港,海岸線被防波堤和消波塊所佔據,而觀光的成長,澎湖章魚特殊的風味更被老饕視為珍飧,推動著市場價值節節上提,於是牠再也上不了平常百姓的餐桌,牠成為取悅觀光客的美食,而漁民則把章魚視為一筆不小的財富。貪婪鼓動著人心的,想盡辦法將這些特別的生物一網打盡,凡是有效的方法都被採用,於是海中的殺戮由章魚向外蔓延,氫酸鉀沒有選擇性的肆虐著有章魚的潮間帶,章魚的數量逐年減少,而陪葬的海洋生物更不知道有多少。

  澎湖章魚和一般動輒產成千上萬卵的其他章魚不同的是,成熟的母章魚只能產下二、三十個米粒大小般的卵,產卵數量少的澎湖章魚原來就處較不不利的位置,加上不當漁法和過漁的壓力,這幾年漁民普遍的感覺可以捕到的章魚數量,已不若早年。政府也意識到澎湖章魚的危機,於去年開始推動了兩年的禁捕政策,以挽救脆弱的章魚族群。但是章魚的高價,卻讓禁捕的政策,成了漁民民怨的起點,在禁捕期間,早春澎湖潮間帶仍可見到點點漁火,政府嚴重失能。而漁民只在乎這一季可以賺到多少,至於下一季或是下幾季之後章魚會不會消失在澎湖的海域,居住在這裏世代子孫是否有章魚可吃,有章魚可賣,就不是這麼重要的事。

  如沙芬納所言「雖然過度漁捕危及從這項行業的人,但很多漁民似乎對這簡單的關連無動於衷」。或許他們仍偏執無法相信「自己依存的動物會減少,更難接受他們的行為竟是問題的癥結。這是人性,不管所牽涉到的是什麼動物」。澎湖章魚的生存,在經濟力的推波助瀾之下,兩年過後將面臨強大的壓力要求開放,前途更顯渺茫。或許真會如漁民所說,章魚並不會消失,但這絕對是要建立在我們更睿智的行為之上。

2006年4月9日 星期日

海洋之歌--全球海洋生態發現之旅



海洋之歌—全球海洋生態發現之旅
作者:卡爾.沙芬納(Carl Safina)
譯者:張默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卡爾.沙芬納(Carl Safina),一個文筆很好的科學家,兒時的海洋經驗,讓海洋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幼年家鄉的海岸線有他與他父親美好的記憶,但推土機摧毀了他幼時的 海岸線,造成了他精神上的流離失所,即長藉由對海洋的研究,填補了他一部分的缺憾,但就在他努力研究海洋之際,隨著他對海洋的認識愈多,他更清楚的覺查 到,人類破壞的力量不停的往大洋伸出魔爪,他幼年時的推土機並未消失,仍在海洋上橫行。

  沙芬納的海洋之歌,總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在探討北美洲東北海岸藍鰭鮪的故事。由於沙芬納本身科學家的背景,因此在他的文章中對於海洋生物與生態的描述,是極為精彩的;難得的是他辭藻優美,和對人與社會敏銳的觀察力,對比他的海洋生物知識也不遑多讓。

  藍鰭鮪這樣的生物,位在海洋中食物鏈的頂端,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各個方面都已達演化的極致,不論在個體上與社會行為上,我們都可以看到令人讚嘆的機制在作 用,讓藍鰭鮪這樣的生物可以稱霸於海洋之中。不過至目前為止我們對這樣的生物瞭解仍是極為有限的,其遷徙的機制,現存的數量等問題,都極待科學家的研究。

  但精妙的生物機制是無法抵抗人類為滿足慾望的追逐,藍鰭鮪目前面臨著強大的生存壓力在,其主要的原因是牠所能帶來誘人的經濟利益,人類不斷的投入大量的人 力與資源,進行捕撈。在沙芬納的文章中,依賴藍鰭鮪而生活的人,其實不是只有漁民而已,包含了資本家、漁民、休閒漁業業者、各類國際組織、科學家,甚至是 政府的漁管單位,某方面而言也算是依賴著藍鰭鮪而生。他們面對鮪魚即將消失的問題,各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共同點是,他們幾乎都是以自己的私利為出發,科學 的結果也被依需求而做了不一樣的解釋,儘管所有人都意識到所捕獲的藍鰭鮪逐年減少,在大海中遇到大群的藍鰭鮪早已是往日的美好時光,但仍無法採取有效的保 育措施。

  在國際上,北大西洋鮪(ICCAT)的角色更為諷刺,在利益團體的施力下,做出各類傷害甚鉅的結論,而其會員國之間的詭辯與醜陋嘴臉,亦在作者的筆下一一 現形,沙芬納甚至諷刺式的將ICCAT改「趕盡殺絕鮪的國際陰謀」。看完了沙芬納的第一部之後,其實是很容易令人『沮喪』的。雖然沙芬納在本部的尾章,提 出了一些科學家的努力,以及他觀察到的新生魚群,似乎透露著些許的曙光,但看到那些原來是最後防線的各類組織,也沈淪在腐敗的慾望之中,幻化成看不見的推 土機,海洋的生機著實令人憂心。

澎湖的發展與限制:環境承載力的觀點

環境承載力(carrying capacity)或有人譯為環境容受力,指的是一個生態環境所能支持某一物種之最大量,後來被應用在生態、工程與遊憩規劃等領域,概念上強調任何的規劃應考量「量」的限制,需要顧及環境承受人為改變的「能力」。因為環境複雜性與變動性,實證上環境承載力很難被...